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衛教專欄

Print
    我的寶寶出生後,該做哪些檢查呢?/屏東榮總新生兒科 楊智絜醫師   

    我的寶寶出生後,該做哪些檢查呢?   

           隨著醫學的進步,越來越多檢查推陳出新,加上出生率逐年降低,每個新生兒都是父母的寶貝,都希望能給他們最好的照顧。寶寶一出生,父母就會面臨決定要不要讓它們做各種公費自費的檢查,到底有哪些檢查項目?又到底該不該做呢?

     

    新生兒篩檢

           新生兒篩檢是「新生兒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篩檢」的簡稱,其目的是在嬰兒出生後,早期進行檢測,早期發現患有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的孩子,立即給予治療,使患病的孩子能正常發育,避免造成寶寶終生身體及心理上的障礙,導致家庭無法挽回的遺憾。國健署目前補助的篩檢項目從原本的11項增加到21項,但是每年仍有些許新生兒於出生時家長擔心因投保而拒絕篩檢,國民健康署也慎重呼籲,新生兒篩檢不能等。尤其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101年就以公文形式通知各保險公會,針對衛生福利部公告之新生兒篩檢項目之疾病,只要投保年齡為0歲新生兒,應排除等待期的規範。請家長切勿為了保險,延後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而錯過治療黃金期,也請保險經紀人切勿提供錯誤訊息給家長,為了寶寶的健康,請務必讓寶寶接受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

     

    聽力篩檢

           國健署自101年3月15日(含)以後出生,本國籍未滿3個月之新生兒,均可獲得本項補助,是免費的檢查。初步的聽力篩檢未通過者,還需由醫療機構進一步安排做診斷性的檢查或轉介,才能確認聽障的診斷種類與嚴重程度,依據個別情況,建議是否配戴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等輔具,以及進行聽語療育。新生兒聽力篩檢可提早發現先天「感覺神經性聽損」及先天「傳導性聽損」,目標是在三個月確診六個月大以前開始療育,可讓寶寶能聽又能說。

     

    特殊疾病基因或全基因晶片檢查

           這類檢查通常價格都不斐,目前制度上面也尚未成熟。對檢查出來的結果判讀也需特別小心。這類檢查的確有機會能在尚未發病前找出潛在的疾病,能夠提早的注意或治療;但也可能雖然帶有這些基因,但發病時間可能是好幾年後、中老年甚至不發病,但這讓父母及孩童心中一直存在著陰影,提心吊膽,對兒童的發展是好是壞,目前仍是醫學倫理的一大難題。如果真的要接受這類的檢查,對其結果的解讀需特別小心。

     

    各項超音波檢查

           主要的超音波檢查分為腦部、腹部及腎臟、心臟超音波這幾項。這些檢查常常出現許多的報告,譬如腦部的腦室內有個小水泡,輕微水腎或是心臟卵圓孔未閉合等,令家長擔心不已。腦部超音波看的是結構,但比起結構更重要的是寶寶的發展正不正常;腹部超音波看肝膽,更重要的是注意寶寶的大便顏色;腎臟可能有輕微水腎,但大多數都會改看或不會惡化;心臟超音波如卵圓孔未閉合,是因為本來在出生前幾天卵圓孔都是沒閉合的狀態,大多數的人會在三個月內閉合,所以不太需要擔心。醫師檢查過寶寶後建議的超音波檢查,例如聽到心雜音或灰白便等,通常是需要做的,但是「自費」的超音波檢查是否有必要,就見仁見智了。

     

            縱觀上述許多新生兒的檢查,項目林林總總,新生兒篩檢及聽力篩檢是筆者認為必須要做的檢查,其他的自費基因篩檢或超音波篩檢,就要家長衡量經濟及是否能正確的看待報告結果而定。另外,再提醒各位父母,這些畢竟都是篩檢,目前結果正常不代表一輩子都沒有問題,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仍須注意其生長發展,若觀察到不對勁的情形,仍須尋求兒科醫師的協助,給予寶寶最好的照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