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衛教文章

Print

    眼科手術後注意事項

    一、接觸患眼前,應先洗手。
    二、依醫囑,按時點眼藥。
    三、避免揉眼睛。
    四、洗臉或洗頭時,避免濺濕患眼。
    五、勿私自使用冷敷或熱敷,須依醫師指示處理。
    六、清除眼睛分泌物,應使用消毒棉球,由眼內角向外擦拭。已使用過的棉球勿重覆使用,並且勿用手、手帕或衛生紙擦拭。
    七、避免患側眼睛分泌物流到健側眼睛,請儘可能平躺或依照醫師指示的姿勢休息。
    八、減少彎腰動作,若需放置物品或綁鞋帶宜採蹲下的方式。
    九、避免眼壓上升應注意事項:
      (一)勿做劇烈活動,如:用力跑步、跳躍。
      (二)勿提重物。
      (三)勿用力咳嗽、打噴嚏。
      (四)應預防便秘,避免用力解便。
    十、飲食方面無特殊限制,宜採均衡飲食,且避免太鹹、太辣等刺激性食物。
    十一、使用眼罩保護患眼,以避免患眼受碰撞。
    十二、出院後,應定時門診追蹤。若感覺疼痛可依醫師指示服用止痛藥,如仍感患眼嚴重疼痛、溢淚不止、噁心、嘔吐之情形則應立即就醫。

    白內障

    (一) 何謂白內障? 在眼球內面,瞳孔之後,有一塊水晶體,正常時它是透亮的,能調節使光線集中在視網膜上,正如照像機的鏡頭能集中光線在軟片上是一樣的。如果水晶體變為混濁時,光線無法完全透過,引起視覺模糊,此種混濁的水晶體即稱為白內障。白內障可發生於單眼或雙眼,且其嚴重度兩眼不一定相似。

    (二) 白內障如何形成?老年性白內障發生的原因至今了解並不透徹,猶如我們還不明白禿頭或白髮之原因一樣。這種現象或應屬於老年變化之一部份,它可能在幾個月內快速形 成,也可能在幾年之內才慢慢形成。另外也有人是因眼睛損傷,或因全身性疾病、藥物或其他眼疾引起白內障,甚至也有很小的嬰兒發生先天性白內障的病 例。

    (三) 白內障有何症狀? 主要症狀為無痛性的進行性視力減退,有時老覺得有一層霧玻璃在眼前。初期可能有單眼複視現象。也可能在視野內有固定的黑點。光線強時,視力較差,所會有畏光現象。但是水晶體也可能吸收水分而增厚,因此近視者度數加深,然而老花眼者於閱讀書報時,反而不需戴眼鏡,稱之為「第二春之視力」。

    (四) 怎樣預防白內障? 目前尚無藥物、眼藥、注射劑或其他非手術方式可以治療或預防。雖然有時市面上出售有白內障眼藥液或內服藥片等製劑,其作用充其量只能延緩白內障之進行。

    (五) 白內障如何治療? 手術摘除是唯一的治療。

    1. 手術摘除之時間及程序:白內障有各種型式,形成之速度也自數個月至數 年不等,醫師往往不能預言那一病例形成之速度,於白內障病程進行期間 可嚐試調換眼鏡以增進病人視力。依據臨床經驗,病人常在較佳一側眼睛 視力受阻而防礙日常工作進行時,方決定請求醫師手術摘除白內障。事實 上,那些病例即使較佳一側眼睛視力仍然良好,白內障應早日摘除,以免 引起其他併發,如青光眼、虹彩炎等。因此患者宜聽從醫師之指示,絕不 能任其自然惡化。白內障摘除手術,只須在局部部麻醉下施行即可,即使 衰弱病人亦無危險性,也不受年齡及健康與否而影響。九十歲以上施行手 術的病人並不少見,所以及時智慧地接受手術,應無何畏懼。當病人及醫 師決定施行手術時,較壞一側眼睛應先施行;至於他側之白內障,可候數 日或數週後再摘除,現在已無等到所謂「成熟」(完全看不到)後方手術的 必要。
    2. 手術成功機會:白內障手術日益進步,成功的機會可達百分之九十五以 上。當然,合併症之可能性仍然存在,正如其他外科手術一樣。由經驗豐 富之眼科醫師來施行白內障手術,病人信心自然將更為提高。
    3. 手術方法之差異:病人應相信醫師處理的方法,必定是對病人最安全可靠 的。方法儘可不同,其採用之方法可能與其所受之訓練有關,但任何醫師 做任何手術,或採用何種方法時,必定是有最佳理由的。病人面對手術應 鬆愉快之心情,在手術前一晚及手術前可給予鎮定神經藥物,讓病人獲得 充分良好之睡眠及減除心情之緊張。手術當天,您的飲食可如平常飲食, 避免吃太刺激的食物。
    4. 手術之施行:先在眼局部注射了麻醉藥,醫師為病人洗淨四週之皮膚,此 時病人可能意識仍清醒,但有嗜睡感,此刻眼睛及其周會麻木。整個手術 過程中並無痛苦,病人自然宜以輕鬆心情處之。除非醫師有命令,應保持 緘默。在整個手術過程中,大多數病人均感到舒適而作假寐,手術本身係 敏捷地切開眼球,除去變成混濁的水晶體,並視病人病情放置人工水晶 體,然後縫合創口。所有的手術過程均在顯微鏡下施行。
    5. 手術後護理:單眼用棉花墊蓋住,外加金屬眼罩保護,病人宜盡量鬆弛靜 臥床榻一兩小時,必要時可起床,但應避免任何吃力及咳嗽作嘔的動作。 當麻藥力量消失後,或許會感到一陣疼痛,此時可服用藥物,以減輕疼痛。 對於飲食初用鬆軟食物,然後改進普通飲食。目前所使用之縫合線多為不 必拆線,除非醫師要調整病人的散光,才會施行拆線,所以不必煩惱何時 拆線。

    手術後一段時間內,會有流淚及對光敏感或眼紅之現象。每天可用消毒生理 食鹽水棉花輕輕拭去分泌物,點上手術後使用之藥水,並戴上太陽墨鏡,以減 低光敏感之不適。
    白內障手術已是一個常見的手術,在美國絕大多數的白內障患者均在手術後 即回家休養,次日再到眼科門診換藥。而後每星期回醫院檢查。休養期間,若 眼睛有特別的不舒服,如強烈疼痛、視力突然模糊等,應隨時回醫院找您的醫 師檢查。

    (六) 家中休養: 手術後三個月內,應避免傷神及撞觸眼睛。故手術成功與否,不只靠手術,
    還要視病人在手術後恢復期中與醫師合作之程度而定,茲列舉必須注意之事項 如下:
    1. 用眼罩保護眼睛。
    2. 不要搓揉眼睛。
    3. 不要朝開刀的眼睛側睡。
    4. 勿讓兒童或動物碰及顏面及頭部。
    5. 勿提舉重物,宜請家人協助或代勞。
    6. 儘量勿彎軀放置物體或結紮鞋帶。
    7. 經常慢行沿熟道方向走動,以減少碰撞跌倒。
    8. 上廁所時切忌用力,如有排便困難服輕瀉劑。
    9. 避免激烈運動。
    10. 戴眼鏡時宜小心,勿使尖端部份觸及眼睛。
    11. 若陽光太強,應戴墨鏡。
    12. 勿將洗臉水灑入眼睛。 病人在手術後,眼睛常會發生流淚、疼痛等輕度不適,此時可口服輕度止痛
    劑克服之。但持久性疼痛或感覺視力有何嚴重改變時,應立刻求醫師診,俾免 延誤診治時間。還須按照醫師指示之時間複查。

    (七) 視力如何? 眼睛傷口經幾個星期痊癒後,除非有其他眼疾同時存在,大多均可恢復正常或極接近正常視力。 水晶體摘除後,眼睛本身已無調節視線產生影像的能力,是故必須使用替代性透鏡來獲取清晰之視力。

    目前有三種替代性透鏡:白內障眼鏡、隱形眼鏡、人工水晶體植人。目前以 植入人工水晶體最為眼科醫師所接受,很少使用前二者,因為前二者常造成視 覺及生活上之不便。
    「人工水晶體植入」人工水晶體是一片微細鏡片。在白內障手術同時將此人 造鏡片放在原來的水晶體的位置上。其度數可事先用超音波來測定,故手術後 視力即可恢復到近乎正常的程度,如此幾乎不戴眼鏡也可以看清物體。你不會 感覺它的存在,同時也不需處理、調整或清洗它。
    目前很多眼科專家都同意在眼內植入人工水晶體是白內障手術後最好的恢復力方法。當然此種手術須在有經驗的眼科醫師及精密的顯微手術下才能施行,但是並非所有的白內障眼都適用此種手術治療。適合放置人工水晶體與否, 應由眼科醫師視病人情形而定,病人可於手術前與醫師商量。
    「人工水晶體再植」如果您以前已經接受過白內障手術,仍無法適應目前所 戴用的矯正眼鏡,也可以考慮再接受一次「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當然須事先與您的醫師商量並檢查是否適宜接受此種手術。

    青光眼

    一、前言:
    青光眼是由於眼壓異常而導致視神經 萎縮,視野逐漸縮小,是一種會持續進行的視神經疾病,所造成的傷害是無法回復的;青光眼的治療目標是使眼壓降低或控制在穩定的範圍,防止視神經的進一步惡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青光眼是全球致盲的第二大主因。台灣青光眼約佔總人口 0.5%,且年齡愈大所佔比率就愈高。初估台灣應該有十萬人以上患有青光眼,人數可謂相當可觀。近年來由於高度近視人口比例增加,再加上診斷科技的進步,青光眼的發生率逐漸上昇,且年齡層有年輕化的趨勢。

    二、青光眼的分類與症狀
    (一) 原發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可依症狀分為急性與慢性。
    急性:突發視力模糊、眼睛紅痛、頭痛,甚至噁心、嘔吐。常被誤以為腸胃炎或高血壓發作而耽誤。
    慢性:晚上看燈光可見到虹彩似的光圈。偶而眼球脹痛併頭痛,但睡覺時會
    覺得較舒服。進到暗房間(或電影院內)眼球會脹痛,甚至頭痛。晚上或燈光暗淡的情況下,視力減退。
    (二)原發性慢性隅角開放性青光眼
    通常沒有明顯症狀,也最容易被忽略,其眼壓增高不多,部分患者眼壓甚至低於正常人平均值, 所以患者多無症狀,一般均在眼科檢查時才被發現。一直到末期時,因中心視野出現缺損,患者才會發現看東西模糊,若未即時就醫最後將導致失明結果。
    (三)續發性青光眼
    因為其他的病因例如:外傷、出血、腫瘤、炎症或藥物等,因 阻塞排流管而使眼壓上升,造成青光眼。

    三、青光眼的檢查
    (一)眼壓的測定:包括氣壓式、平壓式眼壓計等。
    (二)眼底的檢查:以了解視神經構造是否異常。
    (三)隅角鏡的檢查:觀察虹膜和角膜之間的夾角,以判別是屬於隅角開放性 或隅角閉鎖性的青光眼。
    (四)視野的檢查:因為視野變化通常比視力異常還早發生。
      (五) 光學同調電腦斷層掃描: 藉由光學掃描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以評估疾病嚴重性。

    四、青光眼的治療 目前對於青光眼的治療方法有四種:(1)藥物治療;(2)雷射治療;(3)手術治療;(4)合併治療。各種型態的青光眼有其不同之治療方法,一般均先用雷射或藥物控制,若不能完全控制時,再用手術治療。

    五、青光眼的預防與保健
    (一)定期做眼睛檢查-提早發現,及時預防。
    1. 超過四十歲以上的人每年應作一次眼睛的健康檢查(測量眼壓、檢 查眼 底,必要時做視野檢查),確定有無青光眼。
    2. 對於是血親有青光眼患者、糖尿病患者、使用類固醇、高度近視患者及眼球受傷之患者,要特別注意眼壓。
    (二)確實遵從醫師的指示用藥-避免視野喪失。
    1. 不可間斷或過量的使用藥物,不可擅自使用其他眼藥,當無法忍受藥物 治療的副作用時,請盡快告知眼科醫師停藥、改藥或採用其他療法。
    2. 要確實了解在何時與該如何正確的用藥,並記住所使用的藥物名稱與劑量。
    3. 如果忘記點用眼藥水,一旦想起來時就應馬上補回,千萬不要等到下一 次的點藥時間才用藥。
    4. 要記得讓您所有的醫師知道您有青光眼,以及所使用的青光眼用藥。避免併用其他藥物(特別是高血壓或呼吸系統用藥),可能產生的藥物交互作用。
    5. 非得醫師指示,不要擅用消炎眼藥水。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心情。
    1. 適度運動,使血液循環維持在良好的狀態,不可做瑜珈倒立之動作。
    2. 保持臥房的通風良好,享有良好的睡眠品質。
    3. 避免在暗室內長期工作。
    4. 避免過量地飲用茶、咖啡、酒或吸煙。
    5. 避免穿著過緊的服裝,如硬領、緊束腰帶等。
    6. 避免過大的情緒起伏,如興奮、憤怒、恐懼、煩躁、悲傷等。

    六、結論:
    總而言之,青光眼雖然不是一個能夠完全治癒的眼疾,但是只要能及早正確 地診斷與治療,並信賴您的眼科醫師,同時與其密切合作,是維持眼睛在最佳 狀況的不二法門。

    鼻淚管阻塞

    當我們看了一部感人的電影,情感豐富的人可能涕泗縱橫,不能自己。話說淚水由眼睛外上方的淚腺分泌,來濕潤眼睛,多餘的淚水則經由眼角內側的鼻淚管流至鼻子內排出。當鼻淚管系統阻塞或功能不佳,眼睛表面便會積水,出現溢淚、分泌物增加、眼睛紅痛,甚至視力模糊等症狀,這時只能頻頻拭淚,禍首原來是「鼻淚管」阻塞了。某些家裡的小寶貝,從出生後一直淚眼汪汪,有時還容易出現黃白色的分泌物,此時小寶貝可能是先天性的鼻淚管阻塞。鼻淚管的末端接近鼻腔的位置有一層薄薄的瓣膜,出生時應自行打開,若無法開啟,就會導致淚液的排泄不通,時常淚眼汪汪,甚至造成眼睛紅似發炎或眼屎,單側或雙側都可能發生。這種先天型鼻淚管阻塞大多在一歲以前會自行緩解。家長可先以按摩方式,自淚囊往鼻淚管方向,由上而下按摩幫助疏通。若按摩無效,可考慮在全身麻醉下行淚管探針術,若無先天結構發育異常,通常術後預後良好。後天型鼻淚管阻塞則在多發生在成年,尤其是中老年人,原因大多是退化性阻塞、或因外傷導致斷裂、鼻腔內感染發炎,或使用化療藥物所造成。對於阻塞的患者,會在淚管沖洗檢查中,決定適合的手術或治療方式。對於鼻淚管狹窄的病患,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氣球擴張術,將通條從眼角內側的淚小孔伸入鼻淚管深處,藉此針對鼻淚管狹窄的地方進行擴張或置入人工淚管,達到管道暢通的目的,人工淚管多在半年後移除。若上述方法治療無效或嚴重阻塞的患者,須接受淚囊鼻腔造口吻合手術併置入人工淚管。方法是在淚囊與鼻腔做一個永久的排放通道,疏通淚水,手術多採全身麻醉,人工淚管多在半年後移除。臨床上常見鼻淚管阻塞因細菌感染,引起急性淚囊炎或蜂窩性組織炎,視力模糊等併發症才就診,此時需住院治療、或合併手術才能治癒。因此,當眼睛流眼油卻治療無效時,一定要考慮鼻淚管阻塞,即時的就醫,加上正確的診斷及治療,脫離濕搭搭的雙眼是指日可待的。

    眼瞼下垂

    一、定義:
    上眼瞼的提上眼瞼肌因發育不良,退化鬆弛或其他原因,造成上眼瞼下垂,眼睛無法睜大的情形。
    二、病因:
    眼瞼下垂的原因可分為先天性或後天性。先天性眼瞼下垂可為單側或雙側,通常不合併其它眼睛疾病,但有少數患者會有屈光不正、眼球運動異常、斜視、眼瞼腫瘤或其他神經方面的問題。在兒童視力發育期,若眼瞼下垂遮蓋瞳孔,易產生弱視。後天性眼瞼下垂可為單側或雙側,原因各異。有些老年人的上眼皮,因年紀大而自然鬆弛,稱之為眼皮鬆弛。另一種情況是上額部的皮膚及肌肉因年紀大而下垂鬆弛,稱之為眉下垂,外觀看來很像眼瞼下垂,但都不是真正的眼瞼下垂。〝真正〞的眼瞼下垂,最常見的原因是老化,大部分發生於中老年人, 因為提上眼瞼肌肉鬆弛或退化,造成上眼瞼下垂。有些人因外傷, 造成外傷性眼瞼下垂。此外,重症肌無力症、腦神經麻痺或糖尿病病變也可表現出眼瞼下垂的症狀。
    三、症狀:
    先天性眼瞼下垂最主要的症狀為上眼瞼向下垂,有時蓋住眼睛瞳孔。嬰兒通常將頭部提高後仰,下巴呈現上舉之姿勢,有時候為了將眼皮向上高舉一些,上額肌用力的結果,使眉弓向上抬高,而額頭就顯出皺紋來。後天性眼瞼下垂常見的症狀有單眼或兩眼眼皮下垂,有時蓋住眼睛瞳孔。為了用力睜開眼皮,眉弓會向上提高。因上額部的肌肉用力,會使額頭之皺紋加重。為了看清物體,避免眼皮遮蓋視線,有時頭部會向後仰,長久時間易引起疲勞。
    四、治療:
    決定眼瞼下垂的治療方法隨病因不同而異,如需手術矯正,要針對眼睛整體的狀況做一次全盤評估,包括:眼瞼提肌的功能、淚液功能、眼睛閉合時眼球是否有反射性翻白眼,角膜敏感度等檢查,這樣可減少手術後併發症的發生。主要的手術方法有三種:
    1. 前額肌懸吊術:用於眼瞼提肌功能最差者,利用人工懸吊帶或自體腿部筋膜,利用前額肌的力量將眼瞼懸吊起來,使眼瞼提高,多用於先天性眼瞼下垂。
    2. 提上眼瞼肌切除術:用於眼瞼提肌功能中等度者。
    3. 提上眼瞼肌筋膜懸吊術:用於眼瞼提肌功能輕度者,將鬆弛的提肌筋膜整復縫緊,使眼瞼高度復位。

    五、併發症:
    手術可能產生的併發症,如:感染、出血、視力減退等。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術後一段時間內眼瞼無法完全閉合,引起角膜乾燥損傷,所以眼瞼下垂手術後 一段時間,須按醫師指示點用眼藥水,睡前則須點用眼藥膏,保護眼角膜。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簡介:
    糖尿病引起視網膜病變是目前造成失明的重要原因,很多糖尿病病人往往只注意血糖的控制,而忽略身體其他狀況,其是眼睛,病人常常在眼睛模糊或看不見時才來求診,此時眼底往往已是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或是玻璃體出血,病人常常須要接受手術才可回復部份視力,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多數的病人可避免手術,且可使視力維持在較好的狀況,因此定期在眼科追蹤檢查非常重要。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一種微血管的病變,病變的產生與糖尿病的時間有很 重大的相關性,也就是說糖尿病的時間愈久,則有視網膜病變的機會大,且嚴重程度也愈厲害,與糖尿病的控制也有關係,良好的血糖控制,往往可延後視網膜產生病變或惡化的時間,其他如控制高血壓及膽固醇等,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也有很大幫助。

    ※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一般分為:
    1. 非增殖型(基礎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在視網膜上可看到一些小出血點、 脂肪性滲出物、微血管瘤等。
    2. 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在視網膜上可看到一些不正常的生血管長到玻璃體中,嚴重時,會造成玻璃體出血,甚至視網膜剝離。
    3. 糖尿病黃斑水腫:可伴隨非增殖或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對視力影響極大。

    ※ 追蹤檢查:早期診斷治療是保住糖尿病病人視力最重要的依據,早期的病變一般無自覺症狀,早期診斷端賴定期檢查,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人前 5~10 年約一年一次, 10 年以上約一年兩次,非胰島素依賴型病人診斷為糖尿病時應做眼底檢查,依視網膜病變的程度,定期在眼科門診追蹤,例如基礎型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每 3 至 6 個月到門診追蹤,若是增殖型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則要縮短追蹤時間,若有玻璃體出血時,則要兩星期到一個月追蹤一次,同時必須做超音波檢查,看視網膜是否有剝離,以決定是否須手術及手術時間。由於糖尿病的病 人,必須做詳細的眼底檢查,因此檢查前必將瞳孔放大,放大瞳孔後,病人自覺視力糢糊,且會畏光,所以檢查時最好有家屬陪同一起來,且不可騎車或開車,以免造成交通事故;放大瞳孔除了會糢糊外,並不會成其他不良結果。懷孕會使視網膜病變加重,所以在決定懷孕後,更需要常檢查治療。

    ※ 視網膜斷層攝影:最新偵測視網膜病變的利器,可清楚看出黃斑裂孔、黃斑水腫、視網膜牽扯等,安全又不具侵襲性。

    ※ 螢光血管攝影: 螢光血管攝影在追蹤、評估及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上,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它是從靜脈中打入一種無害的螢光劑,來顯現一些視網膜上的病變,其 中有一些病變是無法由一般眼底檢查看得到的,同時它也可做為鐳射治療的指標或治療結果的評估。螢光血管攝影除了有少數病人會對螢光劑過敏外,幾乎所有的人皆可做,做完檢查當天,螢光劑會從小便排出,小便時顏色變黃是正 常現象,只要多喝開水即可,不用擔心。

    ※ 雷射治療: 雷射治療是目前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重要工具,它可治療黃斑部水腫,或使視網膜上不正常的新生血管萎縮,以減少玻璃體出血的機會,雷射治療往往需要分成數次治療,且其主要目的在避免視網膜病變惡化,使視力維持穩定。

    ※ 冷凍治療:冷凍治療的作用與鐳射治療相似,其目的都是使視網膜缺氧的範圍減少,以減少新生血管的產生,同時使已形成的新生血管萎縮,目前主要用於周邊視網膜,雷射無法打到的地方,玻璃體出血,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玻璃體內抗新生血管藥物注射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合併黃斑部水腫或黃斑部周圍水腫會影響病患的視力,玻璃體內注射抗新生血管藥物治療為目前最新的治療方式,作用機轉在於阻斷引起眼球新生血管的血管內皮細胞成長因素。臨床證實患者以玻璃體內注射抗新生血管藥物治療後,黃斑部的積液減少而黃斑部回復較正常的外觀,視力也能獲得改善。若沒有及時的治療,可能造成視力損失會進一步惡化並且無法回復。

    ※ 手術治療: 玻璃體切除術,是目前可以挽救部分嚴重視網膜病變的手術方法,它可適用於玻璃體出血無法自己吸收者,或有牽引性視網膜剝離者,或有裂孔性視網膜剝離者,或黃斑部有出血者等。由於它是一種極為精密的顯微手術,大多數病 人必需上全身麻醉,手術前必須將血糖及血壓控制良好,才可上麻醉,手術後一兩週內有些病人必須改變頭的位置,人必須充份地與醫師合作,才可得到良好的結果。

    ※ 結論: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一種終身的疾病,病人發現糖尿病時,就應做定期的眼科檢查,而不是等視力不好再檢查,這往往為時已晚,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終身享受眼睛為您提供的視力。

    視網膜剝離

    視網膜剝離之發生率約萬分之一,屬眼科急症之一,必須在數天之內治療, 否則視力預後不良,甚至無復明希望。
    視網膜是內襯在眼球後壁的一個薄而細的感覺組織層,是眼球實質上感受光影與色彩的組織,就像照相機的底片一樣,負責將看到的影像忠實呈現,我們平常所稱的視網膜是指感覺層視網膜,它正常時是與視網膜色素上皮緊密黏貼,這兩層組織大部分靠更外層的脈絡膜供給其營養,一旦感覺層視網膜與色素上皮分離而發生視網膜剝離,感覺層視網膜就會失去大部分的營養供應而機能退化。
    根據發生原因,視網膜剝離可分成三種,裂孔性、滲出性和牽引性。一般所見視網膜剝離必須儘快手術治療的是指裂孔性視網膜剝離,大部份發生於近視眼患者,近視度數越高則發生率越高,但正常眼和遠視眼者也會發生,有些則是家族遺傳。
    視網膜剝離有兩個主要的前驅症狀:1.閃光幻視,即在視網膜無光線的刺激時仍見閃光。乃由玻璃體牽引視網膜而引起。2.周邊視野突然出現一群浮動黑點,乃因視網膜破裂時產生微小玻璃體出血而引起。接著會產生進行性的視野缺損,其範圍與視網膜剝離部位相對應,或視力減退。
    視網膜剝離發生時不痛不癢,但會看到一大片黑影或看東西時影像扭曲、視力減退或色調改變,有的人還會有一些前驅徵兆,例如看到黑點、黑影、蜘蛛 絲或黑雲在眼前飄動或眼前突現閃光,即使眼睛閉起來時也會感覺得到,因此有上述各種症狀的人最好趕快找眼科醫師,請求瞳孔放大,徹底檢查眼底一番。 但有上述前驅徵兆的人並不表示眼底一定有問題,其實大部份人的眼底是正常 的,只不過是有了【飛蚊症】。
    視網膜剝離一定要找受過視網膜專科訓練的眼科醫師治療,因為無論是裂孔性或牽引性視網膜剝離的治療都是一種相當精密而複雜的手術,手術方法很多種,大體上分為鞏膜扣壓術以及玻璃體切除術兩大類,其目的在使剝離的視網膜回復原位,對於較複離的病例,如糖尿病引起的玻璃體視網膜病變,除了採用玻璃體切除術,將玻璃體的牽引帶切除,或將牽引帶剝開之外,有時候需要打入特殊的氣體或矽質油到玻璃體腔內,使剝離之視網膜貼回原位。只要是早期發現者手術成功率在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而滲出性視網膜剝離則可以保守性療法、雷射光凝固或冷凍療法治療。

    年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

    ※ 認識年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
    我們眼睛的構造, 就像一部照相機:當光線透過鏡頭便會聚焦至底片。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心部位,視網膜是眼睛後方光敏感組織,這裏佈滿了很多神經細胞,用來接受最精細的訊息,作用類似相機裡的底片。黃斑部主要功能是負責中央視力,讓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物件的形狀和顏色,對於駕駛、閱讀、 辨認別人樣貌及近距離工作,尤為重要,它就像一般組織一樣,會有老化傷害, 但也因其與光線的特殊關係,所以也會有嚴重的氧化傷害。事實上氧化傷害對老年化的傷害會有加成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老人家有了老化傷害及氧化傷害 的促發因子,就容易形成所謂黃斑部病變的原因了,這就是所謂的年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

    ※ 可能造成黃斑部病變因素: 與很多身心疾病相同,有可能一出生先天基因的表現,就決定了這個人產生疾病的易受性;而後天接觸到一些促發因子,就也決定了這類疾病的表現與否。 事實上黃斑部病變也一樣,有些人整天日曬雨淋、看電視、打電腦用眼過度, 仍然耳聰目明過一生;但是有些人終生室內工作或者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卻仍然早早就得到了黃斑部病變。現今醫學文獻研究,黃斑部病變主要是因為一些促發因子造成氧化傷害,再加上老化傷害所形成。隨著年齡增加,眼部的沉積物會逐漸堆積,血管也會開始增生,罹患黃斑部病變的機率也會逐漸上升。除了年齡之外,家族史、抽菸、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常接觸強烈陽光、高度近視都是黃斑部病變高危險群,不管老少都不可輕忽疾病威脅。在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中,此病是 65 歲以上長者致盲眼疾中最常見的。

    ※ 初期症狀
    出現問題的第一個徵兆可能是直線突然看起彎彎的。年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 通常會先影響單眼,之後第二隻眼睛也很容易受到影響,其他徵兆可能會在譬如閱讀時出現。當患者注視書本時,字母會變模糊,且只看得到模糊的斑點。

    這個斑點變得越來越大,最後患者可能看到時鐘卻看不到時間。或者他們可能看得到一個人的輪廓,但看不到對方臉部特徵。

    ※ 疾病臨床分類
    (1)乾性病變: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使視網膜細胞產生變化,蓄積數粒黃白色顆粒稱為結節的代謝產物,引起視網膜視覺細胞變性及損壞,使眼睛細胞逐漸萎縮,是最常見的疾病型態,只會緩慢地惡化,因此患者視力受損的程度有限。
    (2)濕性病變:所有年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案例中約有 10 至 15%為濕性病變,會造成更為嚴重的視力受限。此型病變是因為組織液與血液自病變血管內滲透至黃斑部,因而導致黃斑部水腫(因液體累積所造成的腫脹)。此外,在視網膜下的脈絡膜會形成新的病變血管,故視網膜的厚度為疾病活性的重要參數。因此,視網膜的神經細胞會逐漸死亡,且可能在短短幾年內喪失中心視力。此型病情的惡化速度很快,視力將會迅速衰退。

    ※ 治療方式包括:
    (1)眼球內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Anti-VEGF):藉由抑制新生血管增生的一種最新治療方式,可阻止新生血管增生,改善或穩定視力。根據研究顯示,要維持穩定視力,患者第一年平均需施打 5~6 針,若先前已接受過治療的患者,應持續積極與醫師配合並定期追蹤檢查,以達最佳治療效果,保護雙眼遠離失明威脅。
    (2)光動力療法(PDT: photodynamic therapy):光動力療法是以低能量雷射長時間照射激化物使其能量提高至不穩定的高能階狀態。當此不穩定狀態還原至基礎能階時會釋放出能量,產生自由基及單原子氧,造成細胞之氧化傷害,進而破壞細胞。目前許可上市用於治療視網膜新生血管之光動力 療法的光敏感藥物是 BMP-MA (商品名 Visudyne)。該藥物具有高度親脂性 (lipophlic),可與低密度脂蛋白(LDL)結合。在新生血管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接受器是成熟血管的十倍,因此藥物可選擇性的聚集在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壁上,經雷射激化後,選擇性的破壞新生血管的內皮細胞,使血小板附著於裸露的基底膜上形成血栓而進一步阻塞新生血管。目前建議用於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PCV)並合併眼球內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下使用。

    (3)雷射光凝固療法(Laser photocoagulation):雷射是一種光線,但與普通的光線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一種高能量的單色光,循一定方向投射,能夠穿過透明的組織,而很精確地對準焦點。雷射管內含有氣體(如氬氣、 氮氣)或固體(鈽汝雅克)的物質。當很強的電流通過雷射管,一種高能量的光就產生出來。這種高能量的光能聚焦在眼球的組織上,"光能"就轉化 成"熱能",而產生熱凝固、燒灼或融解某些眼組織的作用。當新生血管位置在中央窩時幾乎不施行此療法,只適於遠離中央窩的病變。

    ※ 給患者的建議每個人對治療方法的反應都不同,因此無法知道哪一種治療藥物對您最有效。請向您的醫師諮詢。

    飛蚊症

    揮不走的蚊子 -淺談飛蚊症  

    一.眼前為什麼有飛蚊?

    眼前出現蚊子,打不到、揮不去,眼球一轉動,蚊子馬上就飛起來,有時候是黑點或圓圈,有時候是毛髮或蜘蛛網飄動的影像,這些懸浮物,眼球停止運動仍會繼續移動,移動的飛蚊,令人困擾,常常會影響日常生活,這種狀況就是俗稱的「飛蚊症」,是一種自覺症狀,在醫學上則稱之為「玻璃體混濁或玻璃體退化」,常是因年紀的老化、近視的關係會使得玻璃體逐漸退化,而發生液化凝縮的現象,進而產生一些膠質黏結物或細胞碎屑,這些飄浮的雜物投影在視網膜上,便形成惱人的飛蚊,但若經過眼科醫師瞳孔放大做眼底檢查之後,確認是「生理性的飛蚊」現象,就可以放下心中的疑慮,泰然處之。

    二.認識眼球內的玻璃體?
    玻璃體位於眼球中央,在水晶體之後,視網膜之前,是一種透明蛋白狀的清澈膠質物,約佔眼球體積的五分之四,是由百分之九十九的水份組成,正常情況下,玻璃體充滿整個玻璃體腔,扮演支撐眼球的形狀,讓光線無阻礙通過的要角。

    三.飛蚊的警訊?

    大部份的人過了四十歲以後,隨著年紀的老化或因為近視,玻璃體會發生退化,使得原本膠狀黏稠的物質逐漸液化,在膠質與液體的交界面,會有濃縮聚集的玻璃體纖維飄浮,當它的陰影投射在視網膜上時,就會感覺到飛蚊的症狀,會跟著眼球左右轉動而在眼前飄動,這是屬於「生理性的飛蚊」,所以大多數的飛蚊症,只是眼球玻璃體退化過程中所產生的症狀,但是有少數飛蚊就不是如此幸運,如果數量突然劇增或看見閃電的光影,視力驟降,黑霧擋住視線,則此警訊可能是發生視網膜剝離的前兆,或玻璃體出血的徵候,視網膜含有感光細胞,拉扯過程中,感光細胞受到刺激,患者就會看見閃電的光影,需要追蹤檢查,避免耽延治療,造成遺憾。

    四.致病原因?

    1.玻璃體混濁:高度近視、年紀老化。

    2.玻璃體出血:玻璃體本身不含血管,是周圍的組織出血流入玻璃體中,如葡萄膜炎、視網膜或視神經乳頭炎、脈絡膜下出血繼發玻璃體下視網膜出血、視網膜血管病變或破裂、眼內炎、血栓、腫瘤、外傷出血、高血壓、糖尿病患者、。

    3.周邊視網膜裂孔:高度近視或家族遺傳性,容易發生周邊性視網膜病變(如格子狀退化)、或裂孔。

    4.視網膜剝離:甚至玻璃體和視網膜原本黏貼在一起,因隨玻璃體液化會逐漸與視網膜分離,在原本黏貼很緊的區域,尤其是周邊的視網膜,可能在分離的過程中拉扯,造成視網膜破洞,液化的玻璃體順著破洞滲入,會造成視網膜剝離,如果拉扯破視網膜的血管,出血會進入玻璃體腔,形成一片黑霧擋住視線。

    五.飛蚊需要治療嗎?

    1.「生理性的飛蚊」,並不需要特別的治療,不過得要散瞳檢查,以確定視網膜無病變。
    2.飛蚊如果是因周邊視網膜有剛形成的裂孔,則需先利用雷射光凝固治療,以防止其進展成視網膜剝離。
    3.玻璃體出血引發的飛蚊,可先以口服止血劑治療,待出血自行吸收,視情況做雷射治療,如未見好轉,就必須做複雜性手術。

    六.需要注意那些事項?
    1.放大瞳孔檢查,會有視近物不清楚、畏光的現象,故不可駕騎汽機車,以確保安全,經過4-5小時會逐漸恢復。
    2.若有飛蚊、閃電光影、高度近視、糖尿病患者、或葡萄膜炎等,都要定期散瞳檢查。
    3.雷射治療完,沒有開放性傷口,不需覆蓋,有短暫性的視覺糢糊,休息片刻便可直接回家。
    4.如病變擴大則必須做玻璃體切除術,或鞏膜扣壓手術,並且在術後要按醫師醫囑採不同的臥姿休息,避免提重物和劇烈運動,甚至限制長途搭車或搭飛機。
    5.有一些視網膜的病變,是因為本身糖尿病或高血壓等疾病所引發的,這些病情的控制關乎視網膜的變化。

    七.結論:
    總之當你發現眼前出現飛蚊症時,先不用驚慌,應到眼科做徹底的眼底視網膜檢查,若沒有問題,就要有與它合平共處的心理準備,雖然有時會忘了它的存在,但當你疲倦時或在明亮的背景下,如凝視晴朗的天空、白色的牆壁、或閱讀時,就會飄浮在眼前,並且隨著眼球轉動而移動,確定沒有任何病變,之後約每半年追蹤檢查一次,期間若突然飛蚊劇增,伴有閃光,就要提早回診檢查。

    色盲

    基本上,色盲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以隔代遺傳的方式表現,多發生在男性 身上。色盲的基因存在於性染色體的 X 染色體上,男性只有一個 X 染色體,故很容易表現出來;女性則多為攜帶基因者而不表現出臨床症狀。換言之,一個 男性患者將色盲基因傳給女兒〈她就成為攜帶基因者〉,由她再將基因傳給兒子〈不傳給女兒〉,所以看起來就好像是隔代遺傳且傳男不傳女。
    在生活上色盲並不會造成太大的不便,偶有嚴重的案例會連紅綠燈都分辨不淸,大多數的案例只在上美術課時,有些困擾。有些後天因外傷而造成色盲的 案例,多因傷及視神經或視網膜所造成。先天性的患者視力大多正常,眼睛的 檢查也都正常,色盲部分多為紅色盲或綠色盲。後天性的患者大多視力受損, 可為各種顏色的感覺缺損或全色盲〈世界變成黑白的〉。
    在目前的醫學研究中,色盲仍是無法治療的疾病。日後將基因療法更臻成熟之際,或許仍有一線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若有不能分辨紅綠燈的嚴重情況, 可以配戴紅色鏡片來加強紅色系的色覺,通常效果還不錯。

    屈光不正

    我們的眼球就如一部相機,影像經過角膜及晶狀體的聚焦及調校,然後折射到達眼球後方的視網膜,視網膜就如底片一樣接收光源,透過視神經進入大腦。 正常的眼睛,平行的光線由瞳孔通過水晶體、玻璃體,聚焦在視網膜上,形成 清晰的影像。這種正常的視力,就稱為正視(emmetropia)。當角膜的弧度與眼 球長度配合不良時,遠方的影像無法聚焦在視網膜上,就會導致視力模糊,這種情形就稱為屈光不正(refractive error)。
    臨床上最常見的屈光不正包括:近視、遠視、散光。影像焦點位於網膜之前稱為近視,需用凹透鏡片來矯正,若焦點落於網膜之後稱為遠視,需用凸透鏡片來矯正。如果角膜水平與垂直的弧度不同,影像經由不同的弧度聚焦後形成 幾個不同的焦點則造成散光,需戴散光鏡片(圓柱鏡)才能矯正,散光又有規則和不規則兩種,前者原因以先天性居多,後者只能用硬式隱形眼鏡矯正或角膜移植。
    老花眼是指在大約四十歲以後,水晶體慢慢變硬而無法將遠近不同的物象清楚投影在視網膜,造成近距離看物體不清楚,這是生理機能改變的過程。配戴老花眼鏡是最簡單的方法,角膜手術也可治療老花眼。近視的治療方法繁多, 約有下列五種方法:
    1. 早期的輕度近視或假性近視,可以就其原因加以矯正或用藥物及早治療。
    2. 如果視力逐漸減退而影響工作或學業,就應配戴眼鏡,以防視力惡化。
    3. 對於特殊工作環境者或高度近視者,應該在眼科醫師指導下配戴隱形眼鏡並接受定期檢查以防細菌感染。
    4. 近視手術治療,如:放射狀角膜切割術(RK)、自動角膜層狀切割弧度重塑術(ALK)、 散光角膜切割術(AK),種類繁多,需由醫師謹慎評估。
    5. 雷射矯正近視方法,如準分子雷射屈光性角膜切除術(PRK)、準分子雷射原位層狀角膜塑形術(LASIK)、微創角膜透鏡抽取術(SMILE、CLEAR)在安全性及效果上都較傳統手術為佳。
    散光又稱為亂視,一般散光多是天生的,所以度數較不會有太大變化。常可見一百度以下的散光,如果沒有合併其他近視、遠視等問題通常不須配戴眼鏡, 若度數較深,則須配散光鏡片(圓柱鏡)才能矯正。剛配戴散光鏡片時,易感可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學齡前兒童的高度散光(一百、二百度以上)應特別注意,因散光使視力的發育無法獲得良好刺激,讓視覺中樞發育不全容易導致弱視。

    弱視

    弱視的簡介: 單眼或雙眼的視力無法矯正至該年齡的標準,且並沒有明顯的眼睛結構異常,就稱為弱視。一般而言,六歲以上兒童,視力仍無法達到 0.8 以上,或是兩眼最佳矯正視力相差視力表兩行以上時,稱為弱視。可能合併屈光不正(如遠視、近視、散光)。在視力發育的過程中,眼睛與視覺中樞需要接受適度的光線與視覺刺激,才能發育完整,嬰兒出生後至二歲間發育最快,至四、五歲時已接近成人的標準。所以弱視在六歲以前治療效果較佳,希望兒童能及早篩檢,不要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以免而造成終身遺憾。
    ※ 造成弱視的原因,大概可由下列單一種或數種原因造成:
    1. 斜視型弱視:如內斜視、外斜視或上、下斜視。
    2. 不等視型弱視:兩眼的度數相差太多,如近視或遠視相差250度以上、或是散光相差150 度以上。
    3. 雙眼屈光型弱視:兩眼均有度數,如雙眼近視(>600 度)、散光(>300~400 度)或遠視(>500度)。
    4. 遮蔽型弱視:如先天性白內障、眼瞼下垂、角膜白斑、眼內腫瘤等,應及早手術治療再輔以弱視訓練。
    ※ 弱視的治療:
    1. 斜視型弱視:遮眼治療【+屈光矯正】+手術矯正治療。
    2. 不等視型弱視:屈光矯正(依照散瞳後的度數配鏡且全時間配戴)+/- 遮眼治療
    3. 雙眼屈光型弱視:屈光矯正(依照散瞳後的度數配鏡且全時間配戴)
    4. 遮蔽型弱視:愈早手術治療效果愈好,若能在 2~3 個月大之前手術,視力的恢復會比較好,日後再做視力的復健。

    ※屈光矯正且全時間配戴:除了睡覺、洗澡外都要戴著眼鏡
    ※遮眼治療:最理想是用不透光的貼布(巿售有護眼貼布的産品)完全貼住好眼,以強制使用弱視眼而達到視力進步。治療過程需注意孩童會不自覺的偷偷使用好眼,故貼布要完全遮住視線及遮光,效果才會好。遮眼的時間會隨著弱視眼的視力而調整,請依據醫囑治療而勿自行增刪。
    治療的成功與否,主要是決定於弱視的嚴重性和開始治療的時機以及患者與家長的配合度,如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部分患者的視力都會進步。所以 建議 3 歲左右做一次基本的檢查,此後每半年要到眼科專業醫師做視力保健檢查。
    ※ 弱視訓練: 是指使用特殊的弱視訓練儀來訓練激發弱視眼,一般在家中可教導孩童以珠子、扣子穿洞方式、走迷宮或描圖等方式,以激發弱視眼的發育,做的時候需遮蔽好眼,雙眼均有弱視者則輪流遮蔽一眼來做,時間約每天每眼 15 分鐘。
    ※弱視沒有治療,會有什麼問題呢?
    1. 無法建立「立體感」及「深度感」,無法從事精密的工作,發育過程其平衡感也較差。
    2. 視力差,若無法恢復,就學就業容易挫折及自卑感產生。
    3. 對於單眼弱視者,若正常眼受傷或患眼疾時,弱視眼是無法取代正常眼的 功能。
    4. 時日久遠之後也可能產生斜視。

    ※ 遮眼治療的目的: 遮眼治療是以不透光的護眼貼布,將視力好的眼睛貼起來,強迫使用「弱視」的那隻眼,以刺激視覺神經系統的發育,達到治療弱視的目的。使用護眼貼布的時間,必須由醫師決定,如此持續治療數個月,直到兩眼視力相等為止。有些孩童須配合醫師指示,配戴眼鏡來矯正近視、遠視或散光等。在治療過程中,對健康眼的遮蓋也可能引起該眼的遮蔽性弱視,故需請家長、孩童和醫師配合, 定期回診。
    護眼貼布使用方法:
    1. 早晨洗臉後,擦乾眼睛周圍皮膚。
    2. 撕下護眼貼布的膠膜。
    3. 請孩童輕輕閉上眼睛(勿皺眉頭),將護眼貼布的黏膠處平貼於眼周圍的皮膚上即可。(寬緣向顳側)
    4. 拆除護眼貼布是由鼻樑內側開始,順著眉毛生長的方向,往外慢慢移除, 切勿由外向內,會痛且有拔除眉毛的可能。
    →護眼貼類似OK蹦材質
    →戴眼鏡者之護眼貼使用方式 – 需完全遮蔽且不透光

    ※ 注意事項:
    1. 請家長記住醫師所囑咐遮蓋的天數:右眼_天,左眼_天,有無休息日,及時數(每天_小時),每 _天循環一次,直至下次複診。
    2. 若有配戴眼鏡者,切記需將護眼貼布貼於眼睛上,而不是貼於鏡片上。
    3. 從早上起床就開始貼,一直到時數足夠才撕掉,中間若有午睡不必撕下,但需扣除時數。
    4. 遮蓋的時數足夠後,將護眼貼布撕掉,可清洗臉部,再予嬰兒油或綿羊油輕塗眼睛四周的皮膚,以減低皮膚過敏的程度,並可去除膠布痕跡。
    5. 護眼貼布的選擇以完全遮住眼睛、柔軟、黏度夠為原則。
    6. 每天更換一片為佳,若護眼貼布仍清潔、有黏度,第二天可繼續使用。
    7. 護眼貼布若因孩童哭泣、流汗而潮濕,則應隨時更換。
    8. 剛開始單眼看物,立體感較差,容易摔跤,所以走路、上下樓梯多予注意安全,數日後即可適應。
    9. 學齡期兒童單眼遮蓋偶會被人稱之『獨眼龍』,心態上多予解釋、安慰、 支持、生活作息一切如常,並可與學校老師溝通,取得諒解與配合。
    10.遮眼治療的整個療程可能會超過半年,父母要有耐心,小孩通常不願意配合遮眼睛,父母一定要立場堅定不動搖,不可以順小孩的意願,否則往往會功虧一簀。
    11.遮眼治療時間的長短,需由醫師決定,並依病情的變化而調整,故請家長不要自行改變,也切勿逾期未回診。
    12. 持以『恆心』、『耐心』、『愛心』,相信必有成效出現。

    學童視力保健

    衛生署在 2000 年的台灣地區近視流行學研究報告中發現,全國學童國小一年級近視比例已高達 21%,高中三年級學生更高達 84%。台灣如此高的近視比例,已使台灣有了"近視王國"的稱謂,並且使小朋友未來出現近視併發症的機會增加不少。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是傳統台灣父母對家中小朋友的期待。而 "不要 讓小孩子輸在起跑點" 這一廣告詞的出現,使家長加強對子女才藝、語文各方面的能力培養,"提早學習" 成了全民運動。近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遺傳因素佔一小部分,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活動更是後天近視的重要原因;小朋友太早接觸須要用眼的學習活動,而台灣文字結構又較其他語文複雜,學童太早練習此一複雜的文字,使小朋友用眼活動增加。而其他才藝的學習:如學音樂的學童必須正確辨識樂譜中的小豆芽,加上電腦及電動玩具逐漸深入學齡前的幼童世界,如此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活動造成台灣學童近視與日俱增的狀況。 因此既希望孩子學得比別人早、比別別人好,又希望他們不會近視眼,可能很難,孰輕孰重,有賴家長們智慧的抉擇。
    台灣近視盛行率有三個特色,一.發生年齡早,二.近視度數深,三.近視人口多。一般而言,愈小年齡得近視,由於其眼球的發育尚未完全,其近視增加的速度較快,甚至可達一年 150-200 度左右,相當驚人。在年紀愈小的時候開始近視,意味著日後變成高度近視(超過 600 度以稱之)的機會較大,而高 度近視的人較一般人容易有併發症發生的機會,如視網膜剝離、黃斑部出血及退化、青光眼、白內障等,而這些均可能是視力喪失的潛在原因。研究發現, 若小學一年級開始近視,到了國中近視度應會上升至 600~700 度,成年後可能 會達到 1000 度以上的超高度數近視。對於此易形成高度數的早發性近視的學童,應早以使用藥物來控制度數的惡化。而若國中二、三年級才開始有近視的人,在高中階段其每年約增加 50~75 度,大學則每年增加約只有 25 度,這表 示這些人將來近視最多約 400~500 度,少會有高度近視的產生,這類的學童不太需要用太強的葯物來控制近視。阿托平(Atropine)目前被証實為有效控制近視的葯物,在醫學界,它已被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其濃度的選擇要很小心,目前一般使用 0.01%至 0.5% 濃度來控制近視的惡化,一天使用一次、睡前點藥。其缺點是小朋友會有瞳孔散大的現象,所以有些小朋友點藥初期會有畏光的現象,要避免強光的環境。 雖然阿托平是目前醫學界唯一被証實有效控制近視的藥物,但即使使用一樣的藥物,不同的小朋友確會有不同的結果。有些人使用低濃度就產生效用,有些人使用高濃度確仍然無效,究其原因除了沒按時點藥外,遺傳因素以及持續有 不良的用眼習慣仍是主因;例如唸書寫字之姿勢不正確、長時間的看電視、打電腦、玩電視遊樂器、電腦遊戲等。下列是一些用來延緩孩子近視的發作年齡及減緩近視惡化的方法,如果己經 開始點阿扥平藥水的小朋友,更要遵守這些之原則:
    1. 托兒所或才藝班學習的內容,若有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活動的課程,建議延至小學一年級後才開始學習,例如:須要專心注視來辨認琴譜中小豆芽的音樂課、密密麻麻的課外讀物、或艱深的 ABC 英語等等。且一開始不要長時間、不間斷的學習。
    2. 避免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活動。如閱讀、看電視、打電腦,每用眼 30~40 分鐘,即應有 5~10 分鐘眼睛休息放鬆的時間。看書姿勢要端正而放鬆, 不要躺著或斜著看書。眼睛距離書本要有約一個手肘(約 30~40 公分)的 距離。
    3. 培養 "望遠凝視" 的習慣,使睫狀肌放鬆。放風箏是很好的活動。
    4. 書桌上燈源最好用淡黃色安定不閃爍燈泡,桌面上不宜有反光,不要有陰影,燈泡不要直射眼睛。天花板使用雙管日光燈以減少閃爍。
    5. 收看電視要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宜在小房間擺上超級大的電視機。畫面高度應比眼睛略低,電視周圍不宜過亮或過暗,畫面不要有反光。
    6. 配戴正確而舒適的眼鏡,避免有看不清而瞇眼的動作,此動作反而可能會 增加近視度數。漸進多焦點鏡片可減少看近物睫狀肌長時間收縮的機會,是配戴眼鏡的另一種新選擇。另外配合藥物使用時也建議配戴遇光會變色之保護鏡片。
    7. 保持健康的身體也是視力保健的良方。均衡的營養、充足的睡眠、及適量的運動均是視力保健所不可或缺的。
    8.除定期眼科檢查外,眼睛若有不適或異於平日之用眼習慣應立即請眼科醫師診治,以早期找出病因、早期治療。

    乾眼症

    現代人的文明病-乾眼症

    乾眼症是現代社會中常見的一種眼疾,隨著科技的發達,它已不是老年人才發生的疾病,目前臨床病患有逐漸年輕化的傾向,因為現代的年輕新貴們,終日幾乎與電腦為伍。此外,目前年輕人較注重外表,喜歡配戴又酷又炫的隱形眼鏡,及在中央空調系統中工作者等,這些人都是罹患乾眼症的高危險群。

    一、什麼是乾眼症?

    乾眼症是由於眼睛內的淚液分泌量不足、淚液蒸發過多或淚液分佈不均勻,導致眼睛表面無法保持濕潤,而造成一些惱人的症狀。

    二、乾眼症有哪些惱人的症狀?

    (一)眼睛乾澀,容易疲勞。

    (二)眼睛會紅、酸、癢,感覺有異物感、刺痛感、灼熱感。

    (三)對外界刺激(如光線、風、煙)敏感,有時會有短暫的視力模糊。

    (四)眼內或四週有黏稠的分泌物。

    三、為什麼會有乾眼症:

    (一)年紀愈大者:淚液分泌會減少。

    (二)長時間於中央空調冷氣房內活動者:容易導致淚液蒸發。

    (三)配戴隱形眼鏡者:時間過長或清潔不徹底,會導致結膜、眼瞼的發炎,造成淚液分佈不均。

    (四)眼睛長時間注視某近距離之定點者:因為近距離定點注視,使眼睛眨眼次數減少,容易造成眼球滋潤不足、眼睛乾澀疲勞。

    (五)患有自體免疫疾病者:因免疫疾病會破壞眼睛分泌淚液及分佈不均勻的情形,而導致乾眼症。

    (六)更年期婦女:因分泌腺萎縮退化而造成淚液分泌不平衡。

     
    四、乾眼症如何預防保健︰

    (一)正常的生活型態,睡眠要充足,不熬夜。

    (二)均衡的飲食,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A、C、E的水果及食物;如:肝臟、蛋黃、牛奶、牛油(魚肝油)或深綠色、黃顏色的蔬果(如:青江菜、胡蘿蔔、菠菜、蕃茄、木瓜、蕃薯、芒果、或柑橘類等)。

    (三)如需長時間看書或操作電腦者等,建議每隔50分鐘,必需休息5–10分鐘,休息時不自主的眨眼動作,可使眼球表面一層薄薄的淚液散佈均勻,以保護角膜。

    (四)熱敷眼睛:將乾淨的毛巾浸入在比一般我們洗澡溫度稍高(以不燙手腕的溫度)的熱水中,稍微擰乾後,將毛巾攤平覆蓋在閉著的眼皮上,待毛巾涼掉後,再浸熱水後熱敷。每次熱敷5至10分鐘(每日於清晨或洗澡時熱敷或每日熱敷三-四次),如果需點眼藥,在熱敷之後,再把眼藥水及藥膏塗上效果更好。

    (五)若有眼睛不適,切勿自行買眼藥水使用,因為有些藥物長期使用,會造成結膜、角膜的損傷,而發生乾眼症。

    (六)洗臉時,要注意眼瞼緣的清潔,必要時可使用棉花棒沾清水,局部清潔眼瞼緣,使眼睛的分泌腺體開口通暢。

    (七)欲配戴隱形眼鏡者,應先由醫師評估您的淚液分泌情形,選擇適當型式的隱形眼鏡及配戴時間。

    (八)使用電腦時,眼睛視線與終端機的螢幕高度要平行或稍下方,因仰視螢幕,會造成眼球曝露的面積增加,易導致眼睛淚液蒸發、乾澀疲勞。

    (九)避免在燥熱、風大的室外活動,若需在室外時,建議配戴較寬邊的眼鏡,可避免風對眼睛的刺激,若需騎機車時,最好戴全罩式安全帽,如此可預防乾眼症更為加重。

    (十)在中央空調室內擺放一盆水或使用保濕機,可增加室內的濕度,避免淚液蒸發過多。

    (十一)禁止抽煙,因它會導致淚液分泌過少、蒸發過多,使得乾眼症更為加重。

    急性結膜炎

    一、什麼是急性結膜炎? 急性結膜炎是由病毒所感染,由於它的傳染力很強,往往一人得到了,全家人即無一倖免;當病毒侵入眼睛,會經過一段潛伏期後才發病,這段潛伏期因病毒不同而長短不一,有的病毒為一星期,有些則一至二天;流行的途徑主要是公共場所或家庭中接觸傳染。

    二、急性結膜炎有哪些症狀?

    1. 眼睛紅。
    2. 結膜充血。
    3. 眼睛分泌物很多。
    4. 怕光、流淚,嚴重者會有耳前淋巴腺腫大。

    三、如何治療急性結膜炎︰
    1. 急性結膜炎的病程約七至十天,即使不予治療,仍可以自己痊癒的,治療只是為了減輕症狀及預防併發症的產生,症狀治療藥物以類固醇為主,至於類固醇藥物的使用原則視臨床症狀而定。
    2. 在結膜炎發作的頭一、二天,可用冰毛巾「冷敷」以減輕疼痛。

    四、急性結膜炎的須知︰
    1. 注意個人衛生,勤加洗手。
    2. 避免用手揉眼睛的不良習慣,必要時以乾淨衛生紙擦拭。
    3. 盥洗時勿將整個臉浸入臉盆,兩眼周圍之皮膚要以兩條毛巾或濕紙巾各別清潔,並避免與家人共用毛巾。
    4. 公共場所的毛巾,不可用來擦拭眼睛。
    5. 清除眼睛周圍之分泌物時,雙眼不可共用一個棉球或面紙。
    6. 單眼感染時,頭應側向患側眼藥水,以避免好眼同時感染。
    7. 如果雙眼皆須點眼藥,則先點好眼,再點患眼,並將藥瓶分開放置。
    8. 若雙眼同時感染,點藥時先點一眼,洗手後再點另一眼。
    9. 睡眠時,盡可能平躺或睡向患側,以避免好眼造成感染。
    10. 保持清潔的習慣,在急性期間儘可能少碰觸周圍擺設。
    11. 在感染期間請勿游泳,以避免感染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