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洗腎導管(Permcath),比較正式的名稱為「隧道袖口導管」,為雙腔型式,材質為聚氨酯或矽膠,和暫時洗腎導管的不同點為,永久導管不直接進入血管,而是在皮下潛行一段距離,經由內頸靜脈進入,最前端置於右心房。

為什麼要有皮下潛行段?
好處在於,建立一道防火牆,防止細菌由表面傷口進入,比起暫時導管直接由表皮穿刺處進入血管,感染率會低些。
最前端位置有差別嗎?
有,過高在上腔靜脈,導管容易貼合到血管壁,傷害到血管同時也影響透析功能;也不能過低抵到心臟壁,引發心律不整、血栓形成甚至心臟穿孔。
真的是永久嗎?
雖然名稱有”永久”,但實際使用年限最長大約二到三年,之後可能發生阻塞或導管因老舊而失去功能的機會大增。
什麼情況下需要?
透析用導管(洗腎導管),可以分成暫時性導管(Double lumen)與永久性導管(Permcath),暫時性導管是在病患緊急狀況臨時需要透析治療且未有可使用的長期透析血管通路(如自體、人工動靜脈瘻管)之前,或是原先透析管路有阻塞有狀 況,提供病患暫時性血液透析之血管通路;但若導管需放置時間較久,或根本無重做廔管之可能,就選擇用永久性導管來透析治療。

可以簡單描述導管置放的流程嗎?
主要分以下步驟:
A.一般會選擇右側內頸靜脈進針→B.超音波導引進血管→C.做皮下潛行通道(tunnel)→D.經由剝開式髓鞘(peel-away sheath)置入→E.體外固定,完成

放了之後會遇到什麼問題嗎?
可能引起的合併症有:感染、滲血、阻塞、以及引起中心靜脈狹窄。若合併症嚴重時可能需要更換導管。
什麼是中心靜脈狹窄?
進入心臟的大條靜脈通道,會因各種原因造成狹窄(central vein stenosis),其中最大的危險因子即是長期的導管放置,引起慢性刺激發炎造成。
因為靜脈回流受到影響,可能造成上肢腫脹,血液循環不良,之後亦無法再作自體瘻管或人工血管,最嚴重可能需要截肢。
所以慢性腎臟病人在後期若預期將進入透析,應先以建立自體瘻管或人工血管為優先選擇,儘量避免做透析導管的置放,以免面臨嚴重的併發症,承受不必要的痛苦。